最近,孩子被评为年级的“阳光宝贝”。听到这个消息时,我第一反应是:哇,原来我们家这个平时把客厅当游乐场、把沙发当蹦床的小家伙,在老师眼里居然是阳光、积极的代表!这让我既惊喜又反思——原来每天在家里鸡飞狗跳的育儿生活,也能换来这样美好的成果。
一、习惯培养:从“小磨蹭”到“小自立”
要说习惯培养,最典型的就是穿衣服这件小事。以前早上出门,孩子最爱赖在床上不动,等我好不容易把她拽起来,结果袜子还分不清左右,鞋子也能穿成“对调时尚”。于是我干脆换了个思路——把穿衣当比赛。“看谁先穿好袜子!”结果小家伙的胜负欲一下子上来了,速度立刻快了不少。慢慢地,她会主动说:“爸爸,你看我自己都能搞定!”说实话,那一刻我比中彩票还开心。看来孩子的习惯养成,不仅靠重复,还得靠点小技巧。
二、亲子沟通:少点指令,多点倾听
孩子有时话特别多,尤其是晚上睡觉前。常常是我已经哈欠连天,她还兴致勃勃讲着“今天小朋友抢了我的积木,但后来我们一起建了个大城堡”的故事。刚开始我会忍不住催促:“快睡觉!”后来发现这样不太行。于是我索性把这段时间当作“睡前分享会”,任由她天马行空地讲。时不时我也会加一句:“你当时感觉怎么样?”没想到她特别受用,还会更认真地表达。其实孩子要的不是答案,而是被倾听的感觉。顺便说一句,睡前分享还有一个意外的惊喜——孩子讲着讲着自己就困了,比我哄半天还有效。
三、兴趣引导:随手支持就是最好助力
孩子的兴趣常常来得快去得也快。比如有段时间她迷上了“当小司机”,天天拿着积木搭“方向盘”,说自己要开公交车。我们没有泼冷水,而是顺势给她看了几本关于交通工具的绘本,还带她去体验地铁和公交。没过多久,她的热情转移到画画上,画得歪歪扭扭的“汽车”和“飞机”倒是越来越多。作为父母,我们的态度很简单:不追求结果,只要她喜欢,就帮她准备画笔、积木,陪她一起玩。
感触:阳光是彼此照亮的结果
孩子的阳光,其实是父母用耐心、陪伴和理解,一点点点燃的。我们没有做到完美,但在不断尝试和调整的过程中,孩子在成长,我们也在成长。
未来的路上,我们依旧会用幽默化解鸡毛蒜皮,用耐心陪伴孩子的小探索。愿她带着这份阳光,走得更远;也愿我们做父母的,继续在育儿的路上笑着前行。
![]()
- 上一篇:没有了
- 下一篇:2025-2026第一学期求真园区9月阳光家长
